当前位置:首页 > Kaiyun最新官网 > 书刊
在沪港人 陈家麟:看好内地机遇情定上海的会计师时间: 2024-11-06 02:46:55 | 作者: 书刊
对上海市奉贤区政协委员、沪港青年会常务副主席、环一理财管理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陈家麟来说,上海是一个中西方文化完美融合的城市。不仅有着国际大都市的繁华,同时也保留着东方韵味的魅力。即便是对他这样一个曾经常年在海外生活的人来说,也是颇具吸引力的。
香港出生长大的陈家麟十二三岁时就独自离开家去了英国读书,2003年毕业后,他并没有立刻回国,而是选择继续留在伦敦工作。直到2008年,他考出了会计师资格后,虽然仍在英国工作了一段时间,但这几年里,他却觉得,是时候面对新的挑战了,于是始终在思考未来的人生规划。
早在2008年的时候,陈家麟的妹妹结婚,妹夫是个东北汉子,作为哥哥,陈家麟特意从英国赶回辽宁参加婚礼,并在婚礼前去了北京游玩一周。这对常年居住在海外的陈家麟来说,是难得一次来到内地的机会。“之前在英国读书和工作的时候挺忙的,除了假期回到香港探亲以外,最多也就是趁着周末空了,去欧洲这种比较近的地方走走看看,很少有机会到内地。”或许正是这次印象不错的内地之行,让陈家麟在此后的人生规划中,将回国到内地发展纳入了考虑范围。
“我不是没考虑过回香港或者去新加坡”,陈家麟坦言,当时的他刚刚三十岁,在香港和新加坡这样较为成熟的市场中想要谋得一份不错的工作优势并不大。可上海就不一样了,当时上海刚刚举办完世博会,城市进入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期,对有海外经验的人才需求非常高,“对我来说机会就更多一些。”陈家麟想到自己有一定的金融专业背景与资质,以及多年相关的海外工作经验,这让他觉得在上海的发展机会巨大。
不仅如此,内地城市对与陈家麟来说相对陌生,“我是想要去一个相对来说没那么熟悉的地方的,这样做才能够学到更多新的东西。”
于是在2010年底,为了印证自己的判断,陈家麟趁着假期来到心仪的上海考察了这座城市两周。结果显然是符合他的预期的,“亲自来看过后我就更为确定,上海一定会赶超上去,无论是基建还是国家的政策支持,趋势已经很明显了,潜力十足。”2011年6月,陈家麟便正式辞别生活了十多年的英国搬来上海。
对于陈家麟到内地发展,他的家人是非常支持的。陈家麟幽默地表示,毕竟对他的父母来说,儿子是从一个接近一万公里外的地方搬到了几千公里外的地方,已经很近了。“我从上海居住的地方,到我香港爸妈家,只要6个小时,很方便。”
虽然长期在海外生活,讲英文慢慢的变成了日常。但因为陈家麟心中的那一抹家国情怀,让他始终对讲中文有着些许“执念”,甚至成为他来内地发展的考虑因素之一,“我想去一个可以更多用到中文,用到普通话的城市。”
刚到上海的时候,差不多半年的时间里,陈家麟并没有急着找工作,“我是抱着一个先过来,认识一些新朋友,再去找工作的心态。”由于有不错的英语水平,且有朋友在上海做英语教学,所以他选择了一边兼职教英语,一边在上海寻找心仪的工作。与此同时,他开始利用一切机会学习拼音、练习普通话,“普通话对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语言。”
当时,内地互联网的发展开始发力,QQ正是人们最主要的沟通工具,陈家麟笑言,“多亏了它,逼着我学会了打拼音。”原来,陈家麟在兼职英文教学时经常要用到QQ与客户做沟通,可大多数的客户并不习惯用英文和他聊天,这使得陈家麟不得不学习中文拼音输入法。“当时谷歌翻译还比较好用,我会先把要说的话用英文打出来,它会翻译成中文,关键是,它会配拼音,我就跟着打,跟着学。”
而除了网络聊天,陈家麟还会看很多内地的节目,并在日常生活中努力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大概过了半年左右,有一次,搭乘出租车时,刚巧司机师傅打开了收音机,陈家麟猛地发现自己竟然已经能听懂电台广播的内容,很是欣喜。“刚来时能懂两三成就不错了,这大半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听力、语法、表述方式都已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不少。”
半年时间,语言学习的差不多了,心仪的工作也恰巧找到了。如今回想起来,陈家麟坦白说自己多少有些运气成分,“第一份会计财务的工作是来上海大半年后才找到的,还好是从英国来上海,当时上海的生活成本相对在英国的时候来说降低了不少,加之之前的积蓄,所以半年多时间里并没什么生活上的压力。”
起初,陈家麟计划在上海工作两三年后就再去其他城市看看,没想到一住下来就不忍离开了。直到新冠疫情爆发,“那时原本只是回香港过年的,结果就变成了在香港长居。若不是因为疫情,应该会一直在上海定居。足以见得上海有它的吸引力。”陈家麟感慨道,他的太太也是当时和他一起从英国来到了上海,两人在2014年完婚,在上海的生活很是美满。工作上,陈家麟也在不断的提高,完成着一个个的人生目标。但疫情的突袭,打乱了他原本平静有序的生活。“疫情前,我的客户群很大一部分是在内地,所以我很多时间都是在内地和香港两边跑,但突然而来的变化,让我滞留在香港,哪里都去不了,打击还是蛮大的。”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混乱与摸索,陈家麟决定,既然人已经留在香港了,不如重新拓展香港的客户群。不过,陈家麟的心中始终没有放下内地市场,随着内地与香港恢复通关,陈家麟又开始在沪港两地间忙碌地奔走起来。
在上海工作生活期间,陈家麟是一刻也没闲着,用足了空闲时间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厦门、九寨沟、重庆、北京、南京、杭州、苏州、张家界、广州就连贵州茅台工厂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令他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九寨沟。“我们去的时候那里还没有地震,真的很漂亮。看到新闻说地震影响了当地的一些地貌和生态感觉很难过很遗憾。”提起九寨沟之行,陈家麟的声音至今都带着愉悦,“当时我们有幸留宿在公园里,夜深人静时,只有我们几个人和环绕的虫鸣声,抬头就是震慑人心的星空。”
对陈家麟来说,去内地不同城市感受不同文化魅力总是充满了吸引力,“北方去的还是不多,挺可惜的,以后一定要找时间去。新疆也还没去过,我听人说那边很漂亮。”
“2015年底的时候听朋友介绍说沪港青年会在做青年交流的工作,我就通过电邮和他们取得了联系。当时是2015年的实习计划,邀请我做导师,给港青们提供来沪发展的经验分享,后来这类活动就越做越多。”2015年起,陈家麟开始在工作之余发挥余热,积极投身青年工作。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他也结交了一批优秀的在沪港人,拓展了自己的人脉圈子。但最初,他其实没有特别去想这会为我们自己所带来什么,只是单纯想要做些事情,为青年人提供帮助。陈家麟直言,从他的方面出发,如果他在年纪轻轻时,能够有人提供平台,给予不错的实习和就业机会,更不可思议的是导师的指导,他会很庆幸、很开心。
在陈家麟看来,自己的成长环境塑造了他的独立性,“十二三岁就离开家去了英国寄宿学校,很多事都是靠自己处理,那段时光对我来说是一个历练和成长。”长时间独立在外生活的经历,让他能够有勇气应对陌生的环境与挑战。不仅如此,陈家麟直言,自己的性格偏向于爱冒险,“我不喜欢太舒服,停在一个状态。如果我知道我每天做的事都差不多,朋友都是那些,我会不开心,我喜欢生活上有不同的挑战,希望有新的元素可以冲击我,可以让我的生活逐步提升。”
如今身为沪港青年会的常务副主席,陈家麟接触到的港青不在少数。可一番接触下来,他发现,很多香港青年,是一直在家,这样一个舒服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让他们突然离开家里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并开始自己应付生活,可能一下子转变有点大,会不适应,故而要他们跳出舒适圈可能会有点难度。
但陈家麟依旧呼吁港青能够尽量尝试到内地多走走,多看看。“不要因为不想走出舒适圈,而放弃了去外面开拓自己眼界的想法,进而影响了自己的认知。”陈家麟坦言,自己没有来到内地,没有认识内地的人,没有在内地生活过,了解过内地文化的时候,也曾受到部分西方媒体片面报道的影响。“但当我真的来到内地之后,并不觉得如报道所说,不然我也不会呆那么久。也是这样的情况下,我会开始思考报道背后的一些目的,学会了辩证地去看待事物。”
去年,陈家麟开始作为上海市奉贤区的政协委员履职。随着内地与香港恢复通关,陈家麟回到上海的第一个行程便是专程到奉贤区了解情况,“希望看看有什么是我的专业领域里可以提些建议的,希望把我过去七八年在青年工作上的态度,同样运用到政协履职中,给上海的发展带来一些贡献。”